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一)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在资本主义时代,自从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以来,人类历史就始从“民族历史”过渡到“世界历史”。这种历史性转变的实质内容,就是由于人类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打破了局限于狭隘地域范围的民族历史,使得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两百多年来波澜壮阔的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邓小平对当代世界特征的基本判断,是他制定对外开放战略的出发点。从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史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成败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能否面向世界,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对外开放作为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决定了中国只能在向世界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首先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邓小平指出,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说“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是指从明朝中叶开始,我国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自守政策,阻塞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近代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全面落后、导致遭受列强宰割的百年屈辱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那时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说“我们吃过这个苦头”,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封锁政策,主观上我们从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开始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偏差,使中国同世界经济的关系长期处于隔绝的状态,从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三)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而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在开放的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既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战略。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立特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再到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批准沿边沿江沿路城市和内陆中心城市的开放,明确以浦东开发区为龙头带动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发展战略,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多层次开放格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骤,扩大了对外开放的范围,拓宽了对外开放的领域,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沿边和内地”这样一个全国范围的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其范围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众多领域。世纪之交,中国抓住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三大开放地带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商品出口基地,对全国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动力,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经济特区、浦东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出口和吸收外资实现了新的跨越。我国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阅读书目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5.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6.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上一页
本文共 4 页,第  [1]  [2]  [3]  [4]  页

学院地址: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78号 邮编:524400

Copyright © since 2006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粤ICP备12032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