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目标任务

社会的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它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现阶段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党既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载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纳入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中,把它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分阶段、有层次的,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是无差别社会,更不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过长期奋斗和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谐社会建设有不同的目标。因此,我们既要把握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又要把握长远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统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具体地规划了2020年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各项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护。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民主的。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二,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生产决定分配,做蛋糕是分蛋糕的前提。与此同时,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从而有效地遏制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趋势,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20年,我国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主要目标是:劳动者平等选择就业,在城乡、地区和各类单位间合理流动,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就业规模适度,城乡就业人员总数达到8.4亿左右,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7%;就业结构更趋合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低于30%,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大幅上升。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我们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是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要通过努力,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必须进一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而且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真正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
    第五,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通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第六,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七,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格局的丰富和完善。在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要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实施有序的社会管理,从而推进社会整合,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
    第八,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要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同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
    第九,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有机统一。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二,      优化教育结构。

第三,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第四,      推进教育公益性质。

2.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      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第三,      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第四,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制度。

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一,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第二,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第四,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降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应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广大人民群众应以积极的热情,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作出贡献。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思考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6.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上一页
本文共 3 页,第  [1]  [2]  [3]  页

学院地址: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78号 邮编:524400

Copyright © since 2006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粤ICP备12032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