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案引导我院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试点评估案例

 

20081月,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评估专家组的精心指导下,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接受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新方案)试点评估。试点评估使我们摆脱了一些困惑,激发了我院积极参与评建工作的内在需求。从申请试点评估至今己一年有余。新方案引导我院有效提升了知识管理水平,明显改善了我院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大了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的力度。我们愿意把试评过程作为案例,和全国兄弟院校一起分享,借以鞭策我们。

一、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回顾

早在2002年,由刘惠坚院长亲自挂帅,选择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维修方向)开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2004年和2005年,先后启动了数控技术专业两年制改革试点,以及汽车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电子电器产品质量检测等三个专业的两年制教学综合改革,大胆探索两年学制在时间短的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的变革。我们投入约60万元支持14位专业骨干教师全脱产到企业调研和锻炼。2006年初,确定构建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2007年初确定机电一体化5个专业实施“2+1”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方式、机制和内容。

上述各项改革探索活动已经初见成效,较为显著地提高了我院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我院学生近几年参加全省、全国技能大赛的优异成绩即可见一斑。

二、老方案带给我们的一些困惑

20044月出台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简称老方案),促进了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讨;使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争取了投入,规范了管理、加快了院校建设步伐;发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引导院校关注并培育自身的特色;加强了宏观管理。2004年底,按照旧方案学院正式启动了评建工作,由于学院一直将优秀作为评估目标,而学院由于现有校区面积不大,新校区的建设用地得不到落实,难以满足校区面积优秀的指标,因此,分别于2006年、2007年两次推迟计划中的评估。

在较长时间准备评估的阶段,学院感觉到评估的某些指标对学院的改革没起到推进作用,反而有一定的制约,如在学院参加的省示范性专业评审中,个别专家对该专业没有博士,教师不少来自企业,导致职称、学历相对不高的情况颇有微词。20006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委员来我院作报告时,刘惠坚院长也曾向其反映:评估的20字方针中,以评促改应该是通过评估促进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但是评估指标中对优秀教材的要求,与我院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编写满足岗位技能要求的教材有矛盾;我院引进一些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但与评估指标中对师资学历、职称的要求有一定的出入;评估指标中对公共英语通过率的要求,也不利于两年制的实施。这些均对学院正在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也带给我们的一些困惑。2006年,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为学院的改革恢复了信心,但也面临着是继续加大改革力度,还是迁就旧方案某些指标的两难选择。

三、新方案激发我院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

20075月,我们拿到了新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即教育部教高[2008]5号文的草案),通过认真学习,多次向杨应崧、何锡涛、姜大源等专家、教授讨教,我们认识到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与要求贯穿于整个新方案设计,新方案能更好地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新方案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新方案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以分析诊断、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的。新方案还借助信息采集平台,能保证有关数据的原始、实时与写实。

同时我们发现新方案在师资方面强调企业背景,公英问题没有了,教材问题也没有了,比较符合我们学院的情况,消除了一些原来对我们不利的因素,因此主动申请按新方案来进行评估。20076月,省教育厅非正式通知我院在081月按照新方案接受试点评估。学院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按照新方案接受试点评估,虽然时间比较紧迫,但我们前期的工作有基础,学院的改革过程与新方案的要求比较吻合,因此乐意接受了按照新方案试评的工作。学院根据新方案的特点相应调整了迎评机构:根据七个一级指标,加上一个后勤保障即校园建设组,成立了八个工作组,组长由相关职能部门的处长担任,承担相应的责任,使教学和行政部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教学系部仍然是评建工作的主力军。

四、数据采集平台促进知识管理

我们感觉新方案的最大亮点就是采用了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包含学院基本信息、院校领导、基本办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办学经费、师资队伍、专业、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社会评价等九个部分,基本涵盖了学院建设的各个方面,可以方便的促进学院的知识化管理。

例如,教师作为最重要的知识管理的参与者,直接参与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的师资队伍和课程设置等数据的填报。对于师资队伍和课程两大块数据,我们将数据表发到各系部,然后由各系部发给每个教师填写,教师填好后由系部负责汇总,系部再将填报好的数据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由此可见,数据采集以原始数据为主,自下而上生成。并且数据之间可以互相印证。又如我们在填报学生人数时,有学生处填的数据和教务处填的数据,但在数据采集平台中就发现二者不一致,查来查去就是差一个人,到底以哪一个为主呢?这就要求两个部门认真查对,通过细致查对就发现问题出在哪里了,有一个退学的学生,在教务处刚办完手续,但在学生处的数据统计里还没有出现,这也反应了我们在平时的管理中还有漏洞。类似的问题在旧方案中就有可能被忽略,但在数据采集平台中就显现出来了。

有了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可在源头生成,由相关职能部门汇总,所有数据都只有唯一的出处,其他需要的部门从数据采集平台调取,不再各搞各的,就不会再有数据冲突的问题了。数据采集平台也创造性的将学院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也为学院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反映了教育行政部门对评估的导向作用。在数据采集平台中对于师资的填报强调了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这和学院的人才引进机制是不谋而合的。在旧方案里由于强调教师的学历结构,对于教师的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没有顾及。状态数据的采集,使全院教师的基本情况一览无遗,便于学院领导掌握全院教师的结构,建立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要求对当学年开出的课程进行填报,在课程设置数据库里,采集了课程所属的专业、授课教师、课时数、实践课时比例、课程类型和性质、教材、授课方式和地点、教学目标、实训项目、考核方式以及课程特色描述等数据,全面的反映了课程的各个方面。某门课程的设置是否必要或是否合理,在数据采集平台上容易得到曝光,可大大减少因人设课现象。而在以前,学院有关课程的信息都集中在教学管理系统中,且由于教学管理系统的特殊性,不可能将所有权限都对所有人开放,信息不对称难免带来决策不明主。

五、新方案有助于改善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

20076月,我院试着填报了有关师资队伍的数据,马上发现校内兼课人员及双师结构情况不好。于是学院立即采取了请进来派出去两大措施,启动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改造工程,明确提出要通过内培外引资格考评挂职顶岗技术服务专兼结合等手段,大力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

1、请进来

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修订)的要求,加大引进有多年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至20087月累计引进有企业或行业工作背景的42人。.同期,学院还加大了从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到校兼职任教的力度,并建立健全相应的业务档案,加强兼职教师的使用管理。兼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好发挥了懂技术、有经验的优势,与专任教师逐步形成前专后兼的互补关系,明显改善了我院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

我们还根据新评估方案的精神,修订了《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暂行规定》、《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及培养办法》、《教坛新秀评选办法》和《教学名师评选办法》等制度,其共同指向之一就是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

2、派出去

为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研究出台了《关于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素质的暂行规定》等制度,要求专业教师通过去企业挂职了解相关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水平。至20077月,累计共有26名教师参与了此项工作,回校后,这些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参与企业科研攻关,完成校企合作课题4项,获得职务专利4项。

如机电工程系的韦超旺老师担任广州市金轮工贸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期间,对该公司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生产管理、制定机器出厂测试规程和建设模拟实验室等工作提出了很多改革方案和建议,尤其在攻关热泵吸热器的蒸发器改造、干燥过滤器安装工艺改造和制定新机型实验方案等公司的新项目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这些派出去的教师为我院试行“2+1”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关系。2007年,在两年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院决定在2005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5个专业试行“2+1”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推行到学院2006级的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的各个专业。学院确定了工作的总思路:一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校内学习内容后,用一年时间接触社会,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技能;二是把学生毕业学年的专业人才培养任务放到社会企业环境中完成,并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合作培养机构,联合制定培养方案,着重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效果,并由企业的能工巧匠给学生上课,进而最终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一年来,学院双师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工学结合进一步深化。2008年,学院出台了关于开展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教案)设计评优工作的通知(粤机电院教〔20089号),要求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教案)设计,应体现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加强能力实训;关注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养成。专业课教学设计应有行业企业人员的指导和参与。被学院评为优秀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设计的,学院分二个等级分别一次性给予6000元或10000元的奖励。同时还出台了关于开展教材建设改革立项及评奖工作的通知(粤机电院教〔200812号),学院鼓励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课程负责人以及兼职教师,与实习基地、对口企业共同研讨、开发配套的特色教材,以确保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被学院评为优秀教材的,校内印刷奖励5000元;公开出版分二个等级分别奖励8000元或10000元。这一系列的措施,由于有良好的双师结构保障,得以顺利实行,并己取得师生们的广泛认同。新方案正引导我院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地址: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78号 邮编:524400

Copyright © since 2006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粤ICP备12032275号